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頁 》直屬研究會 》綜合報道
第四屆中國財稅法前沿問題高端論壇綜述

時間:2013-07-01   來源:財稅法研究會  責任編輯:admin

“‘中國夢’背景下財稅法學科如何自信和自強”論壇綜述

?
??????? 2013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財稅法前沿問題高端論壇”在江西南昌順利召開。高端論壇開幕式由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鄧輝教授主持。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蔣經法教授,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臺灣輔仁大學副校長陳榮隆教授、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蔡茂寅教授、華東政法大學陳少英教授、西南政法大學張怡教授、武漢大學熊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等70余名財稅法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高端論壇。圍繞“中國夢背景下財稅法學科如何自信和自強”這一核心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就“財稅法基礎理論問題”、 “財稅法制度建構問題”和“ 財稅法學科建設”等相關議題展開了激烈討論和充分的學術爭鳴,達成了眾多的具有指標性意義的理論共識。會議認為,近十年來,財稅法學在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有著重要的突破,中國財稅法學理論框架基本建成。在此次高端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還一致通過了關于“強化財稅法基礎理論研究,建設現代財稅法學”的“南昌倡議”。
?
??????? 一、財稅法基礎理論問題
??????? (一)財稅法的法律性質
??????? 劉劍文教授論證和分析了了財產法的公共之維,并得出了財稅法是公共財產法的基本觀點。他認為,財稅法調整財政關系或者公共財產關系(收入、支出和管理等),本質上是個財產法或者“公共財產法”的問題,它與私法一道構筑私人財產權的雙重保障體系。公共財產法是公共財政的法學解讀。財稅法既表現為靜態(tài)的公共財產性,又表現為動態(tài)的公共財產性。盡管財稅法涉及宏觀調控問題,但學界夸大其宏觀調控的功能,只是在動態(tài)的稅率、稅惠政策調整和財政補貼等是宏觀調控問題。在公共財政體制下,財政民主是公共財產保護的應有之義。公共財產保護成為服務性的政府行為,其出發(fā)點和歸宿均為最大限度地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公共財產保護必然要求財政民主,而財政民主需要法治來保障。
???????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為了突破純粹從私法角度界定財產法的傳統觀念,理論界應特別強調財產關系的縱向保護,進而將財稅法納入廣義財產法的規(guī)范體系,促進“中國夢”實現進程中的納稅人基本財產權利的全面保護。對財稅法定性為公共財產法,將可能帶來財稅法的理念和內容的深刻變革,增強財稅法的獨立性,拓展財稅法發(fā)展的無限空間。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王樺宇認為,財稅法的法律屬性到底如何,是財稅法研究的邏輯前提。在現代社會中,公共性是作為基礎要素的財產權與作為法律部門的財稅法的重要聯結點。國家權力關系說、債權債務關系說和公共財產界限說是財稅法理論演進的三層次。以財產權為中心,財稅法的基礎屬性是財產權利法,財稅法的結構特征是公共財產法,財稅法的核心本質是權利保護法。財稅法是財產法,是關于公私財產權界限的法。財稅法是平衡法,不是純粹的宏觀調控工具或概念式的宏觀調控法,也不僅僅是技術法或程序法。財稅法是保護法,是公法意義上的私人財產權保護法,是稅法與財政法的具體統一。
??????? (二)財稅法的價值、范疇和方法論
?????? 對于財稅法的價值、范疇和方法論問題,與會專家學者特別是青年財稅法學者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生侯卓認為,現代財稅法的核心價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調節(jié)財富分配、規(guī)范公共財產、限制政府權力、保護納稅人權利。他還提出了財稅法治的圖景就是國家權力的有效控制和公民權利的完全保障的觀點。鄭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金香愛認為,財稅法的理論研究應當明確其作為一個新興法律部門的核心范疇,以凸顯其獨有的特性和功能,即通過依法規(guī)范和約束國家取得、分配、管理和使用財政資金的行為,保障納稅人權利的實現,從而實現國家權力與納稅人權利之間關系的平衡協調。近年來,不少學者對于作為獨立學科的財稅法學方法論已開始探討研究。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王文婷認為,由于財稅法的研究對象兼有宏觀對象及微觀對象,其目標兼具宏觀及微觀性。她還論證了財稅法學“方法論群”的體系價值和結構組成,認為財稅法學方法論應當是兼顧宏觀敘事和理論解讀的有序結構體系,這個體系從法學及相鄰學科的“方法論庫”中汲取養(yǎng)分。
??????? (三)稅法原則的理論檢討與實踐反思
??????? 稅收法定原則和實質課稅原則是稅法領域的兩大主要原則,是研究稅法問題的主要參考準據。近些年來,中國財稅法學界不斷深入檢討和反思稅法原則的適用及私法原則的稅法適用,并提出了一些較為新穎的觀點。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彭禮堂認為,稅憲法原則是應由憲法規(guī)定、體現憲法基本原則、貫穿稅收法和稅用法整體及全過程的憲法一般原則。它包括稅法定原則和稅公平原則。湖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槿籬以滬渝兩地的房產稅改革試點為分析對象,就稅收法定主義進行了系統梳理和檢討反思。她認為無論對稅收法定主義的“法”做何種擴大解釋,滬渝兩地的房產稅改革試點,不符合稅收法定原則的,但是符合宏觀調控或社會政策原則。當宏觀調控與稅收法定發(fā)生沖突時,中國應堅守稅收法定原則。施正文教授等人認為,實質課稅原則的內涵包括法律的實質主義和經濟的實質主義,乃至事實的實質主義,三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實質課稅原則可以在立法環(huán)節(jié)作為一種課稅方法適用,但它的價值最能在稅法的解釋和適用中得到體現。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徐陽光則對私法中的帝王原則誠實信用原則進行了擴大化適用的嘗試。他們認為,將誠實信用原則引入兼具公法與私法雙重色彩的稅法,有利于平衡國家與納稅人的利益。
??????? (四)“中國夢”視野下的財稅法理論因應與觀念創(chuàng)新
??????? 關于“中國夢”視野下的財稅法理論因應與創(chuàng)新,與會專家學者各自發(fā)表了不同的觀點,但都普遍贊同財稅法理論創(chuàng)新與“中國夢”實現的正相關性。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白曉峰認為,財稅法的發(fā)展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映射。財稅法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則為“中國夢”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和制度依據。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郭維真認為,在“中國夢”系列要素的背后,堅實的物質基礎毫無疑問成為夢想實現的重要檢驗標準;而公共財政聯結了個人財產、國家財政、個人對公共服務的享有,公共財政的運行既表現為國家與個人物質基礎的累積,也代表著個人在政治上的價值實現。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席曉娟認為,推進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法制保障,而財稅法制是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突破口?!爸袊鴫簟睂崿F路徑的財稅法解讀包括國家富強的科技創(chuàng)新之路與人民富強的公平發(fā)展之路。
?
??????? 二、財稅法制度建構問題
??????? (一)公共財政與預算制度改革
??????? 就社會關注的公共財政與預算制度改革問題,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學術討論,并從法律關系結構、社會轉型與變遷等不同層面對相關社會現象和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釋。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研究員劉旭探索了公民作為公共財政主體身份的實現路徑,并認為,公民與國家的稅收關系構成契約理論的基礎內容,公民的主體地位及財政權利是法治和憲政體制的伴生物。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生耿穎認為,從理論上說,預算公開具有公共財政、民主憲政、法治政府等豐富的價值意涵;需要在微觀上進一步建構和完善,更需要以民主為精髓、以法治為手段、以社會善治為目標、以多元主體為動力,將其置于社會變遷的整體語境下,與其他相關領域的改革相統籌配合地推動。
??????? (二)財稅體制改革與國際及比較稅制發(fā)展
??????? 圍繞財稅體制改革與比較稅制發(fā)展,與會學者結合財稅法基礎理論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為群探討了財稅領域法律制度的正義性的判斷準則,認為財稅正義要得以體現不僅需要結合具體的多樣性財稅制度采用具體的評判準則,而且還需要從整體上采用多種評判準則。中國人民大學胡天龍講師結合最近美國稅法改革的趨勢,就奧巴馬第二任期公司稅制和國際稅制改革的建議作了較為詳細的解讀。提供了美國稅制改革的長期建議、中期建議和短期建議。香港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左安磊則圍繞國際稅法與國家稅收主權之間的相互關系,從理論基礎與發(fā)展實踐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他認為,各國強烈維護本國國際稅收利益的行動強化了國家稅收主權的行使。
??????? (三)政府間財政關系與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 政府間財政關系與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一直是財稅法學研究關注的重點,也是財稅體制改革實踐中的重要議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徐陽光認為,單一制國家結構理論是解讀政府間財政關系問題的基礎憲法理論,但過分強調其與聯邦制的區(qū)別,并不利于正確解釋中國的國家結構形式。財政聯邦主義是政府間財政關系發(fā)展的重要理論,很容易對單一制國家結構理論產生沖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廖欽福則以臺灣地區(qū)2012年“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地方自治與財政收支劃分的財政法課題,進行探討。他認為,有必要對財政收支劃分議題進行憲法與財政法視角的充分論證,并提出了完善統籌分配稅制度、改革地方政府程序參與等相關改進建議。
??????? (四)財稅活動與現象的法學解讀及制度分析
??????? 財稅活動與現象是客觀真實存在的,并在社會變遷中形成財稅法學研究的縱向領域。結合中國兩國歷史上的王朝革命以及當下社會保障的財政問題。天津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任曉蘭認為,中法兩國從古代王朝向近代社會轉型時,都曾發(fā)生過社會革命,且又均與國家嚴重的財政危機有密切關系。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蔡茂寅則重點分析了社會保障的財政問題。他認為,財政作用包括財政收入、管理營運、以及支出作用三大領域,但在探究財政問題時,往往又均以前者財源論(財政收入)為核心而忽略后兩者功能。社會保障的財政法研究,應結合(社會保障)給付行政的公共性與權力性,注重其逆向決定給付之性格。
?
??????? 三、財稅法學科建設問題
??????? (一)財稅法學研究的相關誤區(qū)厘清
??????? 財稅法學是一門相對獨立的綜合學科和新興學科,業(yè)已成為財稅法學界甚至是公法學界的基本共識。財稅法學是兼具理論性和應用性特質的綜合學科,立足中國語境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在此基礎上,財稅法學從傳統法學過渡到現代法學并成為新興法律學科。但在學術理論研究過程中,仍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厘清的相關誤區(qū)。熊偉教授結合自身學術研究的經驗和體會,討論和回應了三個主要問題。一是財稅法與相關學科關系問題,與經濟法是既有聯系又有本質區(qū)別的兩個學科。學界將財稅法視為宏觀調控法,這是一種理論上的誤讀。二是財稅法發(fā)展的定位。財稅法的發(fā)展還是應該回歸到公共財產角度;不僅僅關注公共財產自身的邏輯,更要關注公共財產與私人財產間的邏輯。從此角度更能為財稅法研究提供更好的平臺和空間。三是學科未來的發(fā)展。應當跳出規(guī)則,考慮規(guī)則背后的倫理;注重問題意識,通過理論研究來指導實踐,能夠解決實踐中存在現實問題。
??????? (二)財稅法學研究的路徑反思與體系展望
??????? 財稅法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正確的研究路徑和科學的體系設置。與會的財稅法學者就學科建設、路徑反思和體系展望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探討,提出了不少新觀點,也達成了諸多的共識。北京大學博士生李大慶認為,學界應當反思財稅法理論與制度發(fā)展不均衡、不統一的問題。尤其是稅法的相對獨立性使得整個財稅法學的概念、范疇與體系上難以形成渾然一體的面貌。從整體主義的視野觀察會發(fā)現,財稅法學的核心問題是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關系,應當建構具有整體意義的財稅法理論和制度框架。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翟繼光則提出,中國財稅法學研究在經歷表面的繁榮之后,逐漸暴露出三方面的缺陷:重現實、輕歷史,重制度、輕理論,重結論、輕論證。應當在歷史的聯系中研究現實問題、在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制度問題、在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結論假設。涂龍力教授以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法學體系之夢為題談了對稅法學專業(yè)(方向)主干課設計的看法。
??????? (三)相關學科以及學科內部的比較研究和體系分析
??????? 比較研究方法是財稅法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科研究的重要手段。就財稅法及其相關學科的比較研究以及財稅法學科內部的體系研究,引起了財稅法學者的高度重視。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姜欣然認為,要正確分析和看待財稅法學的獨立學科性質,就必須要將其與相臨學科進行比較。其中,財稅法學與財政稅收學具有很強的關聯性,這兩門相鄰學科的比照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針對性。財稅法學圍繞“權力-權利”的緊張與制衡關系,研究財稅領域的主體、行為以及法律關系;財政稅收學側重于以經濟學原理為依托,力圖發(fā)現和正確掌握財稅領域的客觀經濟規(guī)律。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張瑩則談到了財政法與稅法的差異性與統一性問題。她認為現代意義上的財政法和稅法的內涵及外延已經跳脫出其誕生伊始所具有的內容框架,本來涵括在財政法概念下的稅法的重要性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被公眾所認識,成為一個可以和財政法相提并論的概念。
?????? (四)財稅法學研究領域拓展與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
??????? 財稅法學研究領域拓展與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問題,也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系統討論和充分爭鳴。稅法的類型化研究、財政憲法學的構造、依憲治稅、倒逼機制下財稅法的研究方法、生態(tài)文明與財稅法學的互動關系等觀點的提出,都提供了學術研究的新興視角。陳少英教授從理論價值和實踐功能兩個層面對稅法類型化的獨特性、優(yōu)越性進行探討,論證了將類型化引入稅法學研究的積極意義。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剛志則談到了財政憲法學之體系構造問題。他認為,財政憲法學體系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財政憲法哲學”與“財政憲法教義學”。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秋林則認為,推進稅收法治首先要完善稅收立憲,只有建立健全的稅收憲政,才能樹立稅法的權威性。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丘祥則分析了財稅改革中的倒逼機制對財稅法學研究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發(fā)現了轉型時期財稅法學研究的規(guī)范社會學方法,財稅法學由此可奠定其科學品格而走向自信。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蔣亞娟認為,生態(tài)文明與財稅法學存在二元互動。生態(tài)物質文明、生態(tài)行為文明和生態(tài)制度文明將同樣帶來財稅法主體、行為和制度體系的深層生態(tài)化。
?


(供稿:王樺宇)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