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24 來源:交流中心 責任編輯:att2014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海研會會長張鳴起在
第七屆兩岸和平發(fā)展法學論壇閉幕式總結講話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張鳴起
(2018年7月20日下午)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學者:
在海峽兩岸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一天半的大會交流和半天的分組討論,第七屆兩岸和平發(fā)展法學論壇暨兩岸法學交流合作30周年紀念研討會即將落下帷幕。在此,我謹代表中國法學會和海研會,向出席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敬意!向東吳大學以及各個臺灣參會法學組織,向法制日報社以及各個支持和合作單位表示衷心感謝!特別要向為研討會付出智慧和勞動的各位主持人、發(fā)言人和與談人及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兩岸法學交流的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本次論壇共有80多位專家學者做了發(fā)言或評議。他們緊緊圍繞兩岸法學交流合作30年來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及其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和影響,分別從“民商事法學發(fā)展與兩岸人民權益保障”、“刑事法學、行政法學發(fā)展與兩岸執(zhí)法司法合作”、“財經法學、社會法學發(fā)展與兩岸經貿合作”、“區(qū)際法學發(fā)展與兩岸協(xié)商合作”等多個層面進行了充分而熱烈的研討交流。各位主持人、發(fā)言人、與談人對相關問題都有深入研究,大家各抒己見、坦誠溝通,增進了相互理解,達成了很多共識,更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結合總結論壇各位專家學者的研討交流成果,我想就兩岸關系和兩岸法學交流同大家分享幾點看法和體會。
第一、兩岸法學法律界應當堅持體現(xiàn)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礎和法律基礎。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礎,是大陸對臺政策的底線。體現(xiàn)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關鍵。當前,兩岸關系形勢復雜嚴峻。民進黨重新執(zhí)政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搞“去中國化”和“漸進臺獨”,縱容“臺獨”勢力搞分裂活動,極力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一些外部勢力為遏制中國的發(fā)展,也趁勢大打“臺灣牌”,已經走到了“踩紅線”的邊緣。今天的兩岸關系就像一些臺灣媒體報道的那樣,“再度陷入了緊張的狀態(tài)。”對此,論壇上有多位專家學者積極建言,認為“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一旦遭到侵蝕,兩岸和平發(fā)展的態(tài)勢必將受到根本影響,和平紅利也將付之東流。這既表明了兩岸法律人對當前兩岸關系現(xiàn)狀的憂慮和擔心,也體現(xiàn)了他們對兩岸關系穩(wěn)定發(fā)展的期盼和擔當。希望兩岸法學法律界能夠從民族大義的更高站位看待兩岸關系、把握兩岸大勢,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共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積極成果,共同維護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為維護和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礎盡心盡力、鍥而不舍、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第二,兩岸法學法律界應當共同維護兩岸同胞福祉和交往權益。習近平主席在近年來的一系列講話中鮮明提出“兩岸一家親”理念,主張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要共建兩岸命運共同體。今年2月,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大陸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發(fā)展機遇,發(fā)布實施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擴大了臺灣同胞的受益面,受到兩岸各界的普遍歡迎。《31條措施》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奠定了政策和法律基礎,日益受到兩岸法學法律界的關注、研究。三個月前,我到福建專門調研了臺胞同等待遇的落實情況,看到落實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新的發(fā)展變化及存在的一些障礙和問題。本屆論壇就有不少論文涉及到《31條措施》實施后兩岸相關法律制度的對接和協(xié)調問題。希望兩岸法學法律界今后繼續(xù)以兩岸經貿合作及民生權益保障為重點,加強兩岸同胞同等待遇、兩岸共同打擊電信詐騙、陸生陸配權益保障、知識產權保護、司法互助、聯(lián)合仲裁機制建設等方面問題的研究與合作,為推動兩岸經濟發(fā)展和增強民生福祉做出積極貢獻。
第三,兩岸法學法律界應當繼承中華傳統(tǒng)法律文化,相互學習借鑒,共同促進兩岸社會法治進步。由于歷史原因,兩岸法治建設的道路不同。大陸在法治建設過程中,既注意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也注意借鑒臺灣地區(qū)法治建設有益經驗。中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從理論到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新進展、新成就。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依法治國的闡述,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礎。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法治歷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總結經驗,到學習探索和適當借鑒,再到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全面進展,我們逐漸形成和確立了一套符合國情、社情,符合當代中國發(fā)展需要的法治思想、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模式。大陸法治建設的巨大成就,同樣值得臺灣同胞尊重和借鑒。我們欣慰地看到,本屆論壇上,不僅有不少大陸學者研究臺灣的法規(guī)制度,也有多位臺灣學者關注大陸的法治發(fā)展,兩岸法學交流的內容已經發(fā)展到相互借鑒、彼此融合的新階段。相信兩岸法學交流的深化,有助于兩岸社會法治建設共同進步。
第四,兩岸法學法律界應當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過幾十年來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中華民族正在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榮耀,也是包括廣大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責任。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兩岸法律人不應該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上周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兩岸和平發(fā)展基金會董事長連戰(zhàn)先生時強調,兩岸同胞要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連戰(zhàn)先生也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本即一家人。兩岸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共同促成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边@些思想表達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兩岸法學法律界應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攜手并肩,共同譜寫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今年的論壇暨研討會是我們海研會成立以來舉辦的一次規(guī)格較高、人數(shù)較多、影響較大的學術交流活動。在當前兩岸關系遭遇政治困難,兩岸交流受到干擾的背景下,能有這么多的兩岸同仁前來參與論壇暨研討會,我們非常感動。這也反映了兩岸法學法律界對深化兩岸民間法學交流合作的熱誠和期望,反映了兩岸法學法律界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信心和擔當。論壇暨研討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兩岸法學組織和法律機構的支持。在此我要代表中國法學會和海研會全體同仁,再次對兩岸各位專家學者多年來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表示衷心感謝!未來,海研會將不辜負大家期望,繼續(xù)為兩岸法學交流添磚加瓦,也期待繼續(xù)得到兩岸法學法律界朋友的關心和支持。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和兩岸法治建設,繼續(xù)作出積極貢獻!
謝謝大家!